年紀大為什麼容易失眠、半夜醒來?

kochinglinpopular-posts-right-tw, posts-tw

人類的睡眠時數與年齡息息相關,新生兒一天總共需要十六小時以上的睡眠,學齡兒童需要十小時的睡眠,青少年也需要九小時。隨著年齡增加,所需的睡眠越來越少,大約到了三十歲,睡眠時數會趨於穩定。老年人的睡眠需求量沒比中年人少,而是睡眠的品質改變了。淺眠時數默默地增加,深眠時數漸漸地減少,使得睡眠容易中斷,提早甦醒。

人類作息隨年齡改變,演化有解答

青少年特別喜歡晚睡,好像晚睡代表自己長大成人,可以像大人一樣在深夜看電視、吃宵夜。成年人的上床時間的確會自然地向後推遲,白天也變得比較起不來。然而,邁入老年之後,則恰恰相反,許多長者開始有早睡的跡象,並幾乎都喜歡一大清早起床。還記得大學時代系上一位年邁的老師,每晚八點睡覺,隔天三點天未亮,正好到學校慰問不眠不休熬了一夜做模型的學生們。

睡眠規律的改變從演化角度來看,相當合理。一項 2017 年研究坦尚尼亞 Hadza 原始聚落的觀察報告指出1,在一天 24 小時中,只有 18 分鐘是全體人員皆入睡的狀態,其餘時間總是有人輪流做著防守的工作。石器時代的聚落裡,必須隨時有人是清醒的,因而造就了不同年齡層睡眠規律的差異。這也是為何女人比男人淺眠,因為女人得隨時醒來哺育與保護幼小,卻不需要強大的精力在白天狩獵,睡眠量只需足夠支撐採集野果的精神即可。

老年人睡不好的其他原因

生活失去重心,感到孤單

現代社會裡老當益壯的老人比比皆是,有些老人家的社交活動甚至比年輕人多采多姿。然而,不可諱言的,在退休之後缺乏生活規劃,整天待在家裡無事可做,感到生活單調、孤單的老人仍佔多數。

孤單的感覺在一部人的心裡會形成不安全感,而不安全感正是破壞好眠的關鍵。潛意識裡感到不安全,大腦就會自動保持警戒以便應對突如其來的危險。這種潛伏在內心的戒備,不見得為我們所察覺,卻必然讓我們無法完全放鬆,乃至於睡不好。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因為孤單而失眠、睡不好也會發生在年輕人身上2。可見孤單是個不分年齡的失眠因素,只是老年人感到孤單的比例較高罷了。換言之,若能好好規劃老年生活,結交同好朋友,這個因素就不攻自破了。

荷爾蒙改變

年過五十,體內荷爾蒙逐漸產生變化,使我們容易在半夜醒來或提早甦醒。這個現象在更年期女性身上更是顯著。更年期階段,體內的雌激素與黃體素下降,能引發夜間盜汗、熱潮紅、心悸、憂鬱等症狀,讓睡眠受到影響。好在更年期症狀只是暫時的,身體會漸漸適應荷爾蒙的變化而自動調節。實在感到很不舒服,可以服用維生素D、月見草油等保健食品來緩解 。

疾病與人生負累

隨著身體自然老去,疾病的產生幾乎是老化必經的路程,癌症、失智症、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等是老年人健康上常見的問題。疾病造成的疼痛不適、藥物的副作用,甚至只是看似情節不嚴重的夜間頻尿,都會干擾睡眠。

生活輕鬆愉悅、養花蒔草、含飴弄孫的老人家不少。在年老時參加馬拉松,獲頒終身成就獎,事業到達人生巔峰的人也有。在這些令人羨慕的例子之外,也存在負擔沉重的人生。例如有些人活了一輩子,也許受困於令人喘息的人際互動,亦或是活在某些事件的懊悔中,這些都能使情緒鬱結而導致失眠。

重視生活規律,誰說年老注定睡不好

節睡眠的能力也越差。兒童時期,出國到了時差六、七小時的地方,不出三天,即可完全融入當地時間,同樣情況到了中年,或許要一週才能適應。老年人適應節律變動的能力更加遲鈍,一旦有新的刺激或轉變打破既定的生活規律,便很容易成為失眠的導火線。因此老年人更要留心生活的規律,保持一定的作息。配合適度運動與生活重心的培養,也可以一夜好眠。

老年人的淺眠時數逐漸取代深眠,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請以平常心視之。切勿因為某幾個晚上睡不好就覺得大難臨頭。每個夜晚都是全新的夜晚,和過去睡得如何沒有關係。請持續每天在固定時間起床,其他的,不要多想!睡意才能在身心放鬆時自然上門。

相關內容/ 更年期失眠與其他症狀



  1. 參考資料 David R Samson et al.(2017). Chronotype variation drives night-time sentinel-like behaviour in hunter-gatherers. NIH.
  2. 參考資料 T Matthews et al.(2017). Sleeping with one eye open: loneliness and sleep quality in young adults. Wiley Online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