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夢魘中創作:攝影師 Nicolas Bruno 以影像詮釋睡眠癱瘓

kochinglinposts-tw

美國攝影師 Nicolas Bruno 從七歲時開始經歷睡眠癱瘓(sleep paralysis),這是一種意識比身體提前清醒的睡眠障礙,俗稱鬼壓床。Bruno 在高中時期幾乎每天晚上都會遭遇睡眠癱瘓。他當時並不瞭解這個現象,因此變得抑鬱。然而,在開始記錄夢境後,情況開始好轉。他進一步將這些經歷轉化為藝術1

透過超現實的影像,Bruno 為他的夜間經歷賦予了具象的表達。他的睡眠癱瘓攝影作品以自己本人入鏡,一人分飾多角,同時扮演主角與反派。他的頭部經常被遮蔽或扭曲,氣氛充滿壓迫感。在觀者眼中,這些場景既震撼又讓人不安,但對 Bruno 而言,這是一種化痛苦為藝術的治療方式。這一系列作品曾於 2019 年在紐約的 Haven 畫廊展出,展題為《In Limbo》。

Nicolas BrunoNicolas Bruno sleep paralysis photography

睡眠癱瘓的影響

睡眠癱瘓對 Bruno 的影響深遠,不僅影響他的身體,亦對心理帶來巨大衝擊。他形容,一次典型的睡眠癱瘓發作會讓他感到極度恐懼和疲憊,彷彿真的經歷了一場噩夢。在發作時,他無法分辨現實與幻象,有時甚至能感受到黑影站在床邊,釋放出強烈的負能量。當他終於能夠醒來時,往往伴隨著恐慌,並需要時間來平復情緒。這些可怕的視覺與聽覺幻覺會在他腦海中不斷重播,影響整日的情緒。

攝影作為治療方式

為了釋放壓力與整理思緒,Bruno 轉向攝影,將這些夢境轉化創作。透過自我肖像攝影,他重現了自己的夢魘,並藉此將深藏於內心的恐懼釋放到現實世界,轉化為一種正向的表達方式。

當他開始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後,他發現自己並不孤單,世界各地的睡眠癱瘓患者都向他分享他們的經歷。這些粉絲們對他的作品產生了強烈共鳴,許多人甚至能夠為他的影像提供準確的心理分析。他後來開設了一個投稿平台,讓人們提交自己的故事,互相交流扶持。

夢境日記與創作過程

Bruno 從高中開始就養成記錄夢境的習慣。他一開始只是寫下夢境內容,並畫出簡單的草圖。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紀錄方式逐漸演變為以藝術為導向的創作。每當他從夢境中醒來時,他會立刻畫下主視覺,並記錄夢境中的關鍵感受字。

這些日記內容成為他攝影創作的靈感來源,他會參考這些筆記來構思影像概念、設計角色以及進行故事分鏡。

創作的細節與挑戰

Bruno 的攝影作品極其複雜,從構思到完成一張照片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他會先從夢境日記中挑選一個概念,然後繪製完整的草圖,確定畫面構圖。接著,他會列出拍攝所需的道具,通常會親手製作道具與縫製服裝。

當所有準備工作完成後,他會等待合適的天氣,然後將所有設備帶到森林或沼澤地中。拍攝場景的佈置通常需要一到兩個小時,攝影機則架設在三腳架上,並使用間隔計時器每隔三到五秒拍攝一張照片。這種方式讓他能夠親自出現在畫面中,移動道具、更換服裝,甚至使用煙霧彈來營造氛圍。

拍攝過程結束後,他會將設備收拾回家,接著進行影像後製。根據影像的複雜程度,後製時間可能從兩個小時到五個小時不等。當作品完成後,他會將最終作品發佈到社群媒體上。

從黑暗到光明,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

透過攝影,Nicolas Bruno 找到了面對睡眠癱瘓的方法。他不僅將自己的痛苦轉化為藝術,還與全球的睡眠癱瘓患者建立了聯繫,讓他們不再感到孤單。他的創作不只是個人經驗的呈現,更是一種對抗內心恐懼、尋找出口的方式。天助自助者,從黑暗邁向光明,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

Nicolas Bruno 的個人網站

相關內容/ 鬼壓床驚魂?被鬼壓的真相原來如此簡單



  1. 本文整理自 Nicolas Bruno 之訪談. Sara Barnes. 2019.Interview: Photographer Creates Surreal Self Portraits to Deal with Terrifying Sleep Paralysis. My Modern M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