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著是月圓在搞鬼!

kochinglinposts-tw

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科學家們在研究失眠時,意外發現睡眠規律居然會隨著月相變化!這不是恐怖小說的橋段,也不是狼人要出現,而是有根有據的科學研究。報告顯示,月圓之夜,受測者平均晚睡五分鐘,睡眠總時數還少了二十分鐘1

有點睡眠知識的人可能會立馬聯想到「光」的影響,畢竟光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影響睡眠。的確,受測者的褪黑激素分泌量大幅下降,促進睡眠的大腦活動也少了三分之一,但問題是,這些受測者是在實驗室裡睡的,完全沒見月光!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月亮,古代的夜間照明

這還得從演化史說起。人類在一百五十萬年的進化中,已經把日月循環的規律深植體內。雖然月光比起現代的燈火通明微不足道,但在愛迪生發明燈泡之前,它可是夜晚最亮的光源,照耀了我們的祖先達百萬年。久而久之,人類的睡眠荷爾蒙分泌就跟著月亮的週期走了。

與世隔絕的穴居實驗

1938年,芝加哥大學的克萊特曼教授和他的助手理察森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實驗2:他們在肯塔基州的長毛象洞穴裡生活了32天。這裡完全黑暗,溫度恆定,他們想看看在這樣的環境下,人體的生理時鐘是否還會運作。

結果顯示,兩人在洞穴裡的生活依然有一定的規律,15小時的清醒時間與總計9小時的睡眠時間,並沒有因為與世隔絕而亂了套。他們的體溫在「白天」時還會稍微升高。年輕的理察森在黑暗中認定的「一天」大約是26-28小時,而年長的克萊特曼則更接近24小時,但還是比24小時長了一點。

如今,對生理節律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我們知道人類的「一天」平均比24小時長了15分鐘。這15分鐘的誤差,得靠日光和月光來校準。我們的大腦和其他生物的活動作息,就這樣和地球的晝夜、季節保持著同步。

相關內容/ 開燈睡覺,危害視力也影響睡眠

相關內容/ 無憂無慮照樣失眠!長期入睡困難是怎麼造成的?莎莎的故事